2021-03-30 15:58:48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访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
□ 张聪 本刊记者
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够尽量减少食物在运输途中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其已逐渐渗透到诸多行业领域的政策规划中。现如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在迅猛发展,这表明其作为保障我国和民生幸福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也使冷链全产业链的价值和地位愈发凸显。
然而,疫情期间全国多地出现了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情况,一时间,进口冷链食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冷链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应如何完善冷链监管体系?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行业将有怎样的发展?为更好地探究以上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他对冷链食品及物流的发展进行了专业分析与解答。
图 1 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 秦玉鸣
记者:当前,我国进口冷链食品处在疫情防控的风口浪尖,其安全性频频受到民众的质疑。从专业角度来看,进口冷链食品到底能不能吃?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冷链食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秦玉鸣:针对“进口冷链食品能不能吃”这一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已给出过答案,他表示:“目前,通过冷链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主要发生在搬运、操作等环节,并没有发现因食用食品本身而引发感染。”据张流波介绍,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将新冠病毒灭活,如消毒后再接触食品表面,感染风险非常低。尽管经过消毒后仍可能存在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但公众也不必过度紧张。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中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需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据此,海关总署对口岸环节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包括明确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的工作要求、作业流程、消毒技术规范及配套监管措施等。例如,一些口岸规定,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需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或0.2%~0.4%过氧乙酸亦或3%过氧化氢喷洒或擦拭消毒外包装的6个面,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事实上,冷链食品是可以吃的,但一定要谨慎购买。建议暂不网购进口冷链食品,而是到正规商超购买冷链食品并主动查验入关证明、检验检疫证明,以及按商家要求做好购买信息登记,切勿购买来历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在选购冷链食品的过程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购买后对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并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工作。为了保证冷冻食品的质量,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①若是在商超购买,应在结账前再从超市的冰柜中取出;
②放入保冷袋中,有条件的可注入干冰;
③用报纸或包装纸包裹2~3层,为防止吸热可将食品放在购物袋的中央,此方法在夏季可使食品保持1小时的冷冻状态;
④购物后马上返回家中,并将冷冻食品立即放入冰箱内。
记者:进口冷链食品多次查出新冠病毒阳性的问题常出现在哪些环节?您认为,应如何完善冷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体的责任落实如何进行?
秦玉鸣:从进口食品链条来看,中国海关目前已经对进口冷链产品采取了非常全面、系统、严格的控制措施,覆盖了从国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的人员及物品的防疫控制。就检测方面而言,海关对于重点生鲜冷链产品进行重点监测,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对集装箱外部、产品外包装等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新冠病毒的监测。在冷链产品风险防控方面,我国已进入到防疫新常态化阶段:一方面,国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此起彼伏,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季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来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这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与常识。在疫情新常态下,需要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作为相关企应逐步展开以下两方面工作。
其一,加快建立并完善企业自身的检疫机制。过去,进口生鲜企业大多没有针对外来输入疫情的检疫机构和设施,究其缘由,是由于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即“检验检疫是海关的事”。为此,在改正这种认知误区的同时,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检验检疫部门,并对进口生鲜冷链仓储配送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快捷高效的检验检测。
其二,严格完善防控措施和手段。直接与进口生鲜接触的工作人员应坚持每日对工作场所清洗、整理、消毒,每周一次大扫除消毒,每月一次通风口消毒;落实现场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如进场测温、扫码、戴口罩手套等;落实进口肉制品和水产品进出货溯源、人员健康等,以及场所的消毒台账;加快推进生鲜进口产品溯源体系的覆盖率,即不仅所有进口冷冻产品必须具备批次核酸检测报告,还要针对所有进口生鲜建立疫情期间的动态溯源机制。
记者:伴随着消费升级脚步的加快,冷链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寻求产业升级的途径,应如何建立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心,进而愿意为冷链食品买单呢?
秦玉鸣:车厘子、海鲜等进口冷链食品接二连三曝出核酸检测阳性这一问题,必定会对部分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影响,毕竟食品安全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很大比重。今后,冷链物流行业将会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加消费者的信心。
①规范运营环境:建立起完善、可控的冷链物流运营体系,为冷链物流货品提供适当的环境基础,从而实现对于货品品质的保障;同时,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查验及监管制度,从各个方面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②商品化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如果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将会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而且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保证,即更加值得消费者信赖。
③社会化舆论引导:增加对进口合格的产品、企业、消费终端的报道,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市场上流通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增强市场对进口食品的消费信心,推动下游终端有序恢复经营,从而带动进口食品流通。
记者:目前,中物联冷链委的主要工作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冷链食品的安全性?此举在疫情新常态环境下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秦玉鸣:新冠疫情爆发之际,主战场湖北省各地市特别是武汉市的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武汉等多地封城,但数以百万的老百姓,医护人员和患者一天都不能缺少食品供给,尤其是粮食、蔬果、蛋奶、肉类等生鲜物资的稳定供应,为此,全国各地的企业携手共同抗疫。
自新冠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全国很多企业千里逆行,星夜驰援,但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物资送到武汉地区后未分拨卸货、外地车辆不允许进城配送、沿途地方以防疫为由拦截车辆通行等,给生鲜食品物资的运送造成了很大影响。
中物联冷链委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企业实际诉求,部分政策建议也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此后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通知要求推动将商品畜禽、禽蛋、生鲜乳等运输车辆纳入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要求各地不得以防疫为由违规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和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关闭屠宰场,不得封村断路,从而维护畜牧业的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的市场供应……政策的及时出台解决了生鲜食品物资运送等棘手问题。
中物联冷链委后续还将围绕政策建议、细分报告、标准建立、多方联动、社会宣导这5个重点维度,实现促进冷链运输行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开展。
①政策建议:针对行业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并进行政策评估,以及针对政策空白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②细分报告:针对细分领域进行专项分析,形成细分领域报告;分析行业细节问题,引导行业进行改善。
③标准建立:针对冷链运输环节进行标准梳理,针对空白点进行补充,针对现有标准评估实际执行效果。
④多方联动:与政府、企业、院校、研究机构等多方联动,共探冷链运输行业发展之道,针对热点环节进行重点优化,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⑤社会宣导:增强冷链运输行业的社会宣导工作,提高社会对于冷链运输行业的关注度,让全社会了解冷链运输,共促行业发展。
记者:您认为,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未来应如何发展?
秦玉鸣:立足当下,此次疫情暴露出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予以正视并解决。
①亟需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期间开启运输白名单,使冷链运输更加流畅。
②组织具备运营标准和管理能力的组织或企业(规模、绿色通行证等)作为区域牵头人,临时成立区域冷链物流小组,整合车辆与司机资源实现统一调度,解决区域成员的运营问题,保障食品等应急物资的供给。
③由于各地交通政策与国家层面政策存在差异,执行方面均以地方政策为准,不少地区对多省牌照车辆严格限制而严重影响企业的运力恢复,建议建设更全面的公共信息平台,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动态信息,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以便提高突发状况下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冷链运输效率。
④对于冷链物流过程的安全防护,应推动集约化管理,推进以整托为单元化作业,减少各环节的人员接触。
⑤疫情期间,港口报关、冷库仓储与配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拖车运力短缺、冷插匮乏、冷冻货柜积压等,导致冷链运输的额外费用和风险陡增,后期方才得到缓解,建议设置港口应急预案与保障措施。
⑥在灾害前期进行数据备份、风险预估、地图的制作,以及定期进行应急训练,做到未雨绸缪;灾害期间进行企业内部、外部风险分类管理。
⑦疫情期间,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被培育,各生鲜电商平台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何协同生鲜电商加强供应链、共同创建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等是冷链物流行业从业者应该思考的事情。
⑧比起模式的差异,真正拉开冷链物流同行业差距的是背后的供应链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两者本质上考验的均为企业的组织力和数字化能力。
⑨疫情危中有机,冷链物流行业未来更需要科技推动来进行全程可追溯、可视化,以及更高的资源调度利用水平,从而建立更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⑩通过此次疫情可以使商流与物流结合,联合营销、开通产地绿色通道,通过优化网络这一优势协助滞销农产品上行。
⑪疫情暴露了中国食品供应链体系的建设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短板,企业应抓住此次机会进行反思和完善,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最新皇冠会员网址的解决方案。
⑫生鲜零售更多相关方入场,不仅可以加速行业内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能够相互刺激以推动商品和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各方可以一起推动生鲜零售上游的转型,以及商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及食品安全。